邵武在線 | swzx.com
標題: 滄浪讀書會第七十三期圓滿結(jié)束 [打印本頁]
作者: 詠櫻 時間: 2021-8-7 09:33
標題: 滄浪讀書會第七十三期圓滿結(jié)束
古都
川端康成
滄浪讀書會
第七十三期圓滿結(jié)束。
本期分享書目: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古都》《雪國》。
主持:駱金華
主辦:邵武市作家協(xié)會
到場參與人員:22人
作者簡介2021 SPRING
二零二一年/六月
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生于大阪府大阪市北區(qū)此花町(今天神橋附近),祖輩為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后遷于東京,其父親習醫(yī)。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撫養(yǎng),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yǎng)在另一親戚處。由于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并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郁、扭曲的性格。川端康成上學(xué)后,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川端康成的祖母、姐姐、祖父相續(xù)過世;這種對于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的影響是一生的。
幼年父母雙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xù)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他一生漂泊無著,心情苦悶憂郁,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nèi)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后來川端康成文學(xué)的陰影很深的底色。
作品內(nèi)容
2021 SPRING
二零二一年/六月
描寫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際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貧寒,無力撫養(yǎng),即遭遺棄,幸而為一家綢緞批發(fā)商所收養(yǎng),成了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小姐。而妹妹苗子,雖未見棄于父母,卻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孑立伶仃,長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種植北山杉。姐姐千重子優(yōu)美,文雅,善于感受,賦有少女細膩的心理:春花秋蟲,使她聯(lián)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無限;高聳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為人正直之道 ...而苗子,這仿佛是挺拔俊秀的北山杉,當雷雨襲來時,在杉林里無可遮蔽的情況下,她便毫不顧惜自己,以身體庇護姐姐。為了不影響姐姐的幸福,她寧可遠遁深山僻壤,表現(xiàn)出動人的姐妹之情和美好的情操。
作者以大楓樹上的兩株紫花地丁,來比喻孿生姐妹的命運:咫尺天涯,雖相見有期,卻終難聚合。姐妹二人幾度相逢,卻因境遇不同,實難一起生活。苗子自感身世凄涼,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由于姐妹倆無力抗拒的命運,加之少女們多愁善感的情懷,使小說不僅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還蒙有一層詩意的感傷。
作品評價
2021 SPRING
二零二一年/肆月
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瑞典皇家文學(xué)院常務(wù)理事、諾貝爾文學(xué)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致授獎辭,突出地強調(diào): “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學(xué),維護并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tǒng)的文學(xué)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里,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
“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了道德性與倫理性的文化意識;其二,在架設(shè)東方與西方的精神橋梁上做出了貢獻! 安德斯·奧斯特林最后宣讀了獎狀題詞:“這份獎狀,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說技巧,表現(xiàn)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
書友精彩分享
”
詠櫻|一曲優(yōu)美的哀歌
SUMMER OF 2021
《古都》這篇小說貫穿全文的則是千重子與其孿生姐妹苗子的悲歡離合故事,有人說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于女性的同情,無論還是《古都》中的千重子是《雪國》中的駒子,作者都是將她們的悲哀與樸實相融合,這些年輕的女性既有美好和樸實的性情,同時,從她們身上,你又可以看到無法改變命運安排的憂傷。
川端康城的文字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文字細膩優(yōu)美而帶著淡淡的憂傷,就像春天的微雨,就那么不經(jīng)意地飄進你的心里,讓你沉浸而不能自拔。
《古都》描寫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際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被父母遺棄,幸而為一家綢緞批發(fā)商所收養(yǎng),成了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小姐。而妹妹苗子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孤苦伶仃長大后到山里種植北山杉。千重子與妹妹的相遇,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她變得憂傷而敏感,常常沉浸在幻想之中。小說對少女細膩的心理描寫十分打動人:春花秋蟲,使她聯(lián)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無限;高聳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為人正直之道。對喜歡她的兩位男青年,她也有不同的感受。由于姐妹倆無力抗拒的命運,加之少女們多愁善感的情懷,使得《古都》小說不僅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還蒙有一層詩意的感傷。
川端康成的心理描寫是最打動讀者的。在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中,字里行間中透露出的滿是讓人怦然心動的情愫!懊铨g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面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作者以大楓樹上的兩株紫花地丁,來比喻孿生姐妹的命運:咫尺天涯,雖相見有期,卻終難聚合。這種細膩而富有詩意的心理描寫既體現(xiàn)了少女的細微情懷,也暗示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最令我心醉的則是《古都》的結(jié)尾,讓人有些意猶未盡卻從心底涌出一股悲傷的情緒,那種悲傷與郭敬明的悲慘小說不一樣,那種淡淡的憂傷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的每一個縫隙里,一直滲透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結(jié)尾是這樣的:“千重子抓住紅格子門,目送苗子遠去。苗子始終沒有回頭。細小的雪花有些飄落在千重子的前發(fā)上,很快就消融了。大街還在沉睡中!
川端康成《雪國》以有錢有閑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和一位純情少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種哀怨和冷艷的世界!堆﹪吩陔鼥V中展示事件,創(chuàng)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xiàn)實美的絕對境界。《雪國》中島村的一句話“完全是一種徒勞嘛”就像一個魔咒,它控制了小說中所有人的命運,無論是男女情感還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最終都不過是一種徒勞。
日本文化在歷史長河,以“真實”為基礎(chǔ),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繼而形成浪漫的物哀,物哀含贊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含義,而且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為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豆哦肌贰堆﹪范紡哪信g的戀情出發(fā)來表現(xiàn)悲哀思想,物哀的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豆哦肌穼懥巳毡镜母鞣N節(jié)日盛典和主人公的盛裝打扮,一年一度盛大的祗園會、時代祭、伐木祭、鞍馬山的大字篝火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說還寫了男子操作高機織和服的腰帶,這些內(nèi)容分都蘊含了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留戀!堆﹪穭t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是消極抵抗,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物哀的第三層觀照性,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古都描寫了平安神宮的櫻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園杉、青蓮院的楠木。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川端康成在描寫景物時包含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能夠觸動人的心靈。
讀罷川端康成的文字,我只覺得心中一片寧靜,原本非常浮躁的內(nèi)心現(xiàn)在已經(jīng)如一潭止水般平靜,也許這就是川端康成文字的最大魅力吧
歡迎光臨 邵武在線 | swzx.com (http://www.flslx.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