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盛夏時節(jié),持續(xù)的高溫天氣不僅會讓人感到悶熱不適,更可能引發(fā)中暑等健康風險。尤其是當氣溫超過35℃、濕度較高時,人體的散熱功能會受到影響,輕則出現頭暈乏力,重則可能危及生命。掌握系統(tǒng)的防暑知識,才能讓我們在酷暑中保持健康與舒適。
337.gif (35.92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7-14 10:53 上傳
一、先搞懂:為什么會中暑?
人體正常體溫維持在36-37℃左右,當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身體會通過出汗、皮膚血管擴張等方式散熱。但在以下情況,散熱機制會“罷工”:
高溫+高濕:空氣濕度大時,汗液難以蒸發(fā),熱量無法排出。
長時間暴曬:陽光直射會導致體表溫度快速升高。
水分流失過多:出汗量大卻未及時補水,身體脫水后調節(jié)能力下降。
特殊人群:老人(皮膚汗腺萎縮、循環(huán)功能差)、兒童(體溫調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完善)、孕婦(代謝率高)及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高血壓患者),更容易成為中暑的“目標”。
二、日常預防:這些細節(jié)能幫你避開中暑
1. 補水,不止“多喝水”這么簡單
時機: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每隔1-2小時主動喝100-200毫升水;戶外活動時,每30分鐘補一次水。
種類:白開水、淡鹽水(每1000毫升水加1-2克鹽)、綠豆湯、酸梅湯都是不錯的選擇;大量出汗后,可喝少量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但別貪多(含糖量高可能加重腸胃負擔)。
禁忌:避免一次性猛灌(可能引起水中毒),少喝冰水(會刺激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散熱)。
0532138bd7509f539ee4b6cae42e5ea6.gif (107.9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7-14 10:54 上傳
2. 吃對食物,幫身體“降溫”
吃清熱利濕的食物:黃瓜、冬瓜、苦瓜、西瓜等果蔬含水量高,能補充水分和維生素;綠豆、薏米有清熱解暑的作用。
清淡飲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這類食物會讓身體產生更多熱量;適量吃些蛋白質(如雞蛋、瘦肉),幫助維持體力。
飲食衛(wèi)生:高溫天食物易變質,剩菜剩飯要徹底加熱,生吃的瓜果要洗凈,避免鬧肚子(腹瀉會加重脫水)。
3. 穿衣搭配:讓身體“自由呼吸”
材質優(yōu)先:選擇棉、麻、真絲等天然纖維面料,透氣吸汗;避免穿化纖、緊身衣(不透氣會阻礙汗液蒸發(fā))。
顏色選擇:淺色衣物(白、淺藍、淺綠等)反射陽光,深色(黑、深藍)則會吸收熱量,盡量少穿。
裝備:戴寬檐遮陽帽(遮住臉部和頸部)、太陽鏡(防紫外線損傷眼睛),隨身攜帶小風扇或濕毛巾(擦汗降溫)。
7bf4-hexfcvm1683614.jpg (45.08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7-14 11:00 上傳
4. 合理規(guī)劃出行與活動
避開高溫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非必要不外出;若必須出門,盡量走陰涼處(如樹蔭、建筑物陰影)。
控制活動強度:戶外工作者(如環(huán)衛(wèi)工人、建筑工人)每工作1小時應休息15-20分鐘;運動愛好者可選擇早晚涼爽時鍛煉,避免劇烈運動(如長跑、球類運動)。
5. 環(huán)境降溫:打造舒適“小氣候”
室內通風:早晚氣溫較低時開窗,讓空氣流通;中午關窗拉簾,阻擋熱氣進入。
空調使用技巧:溫度設定在26-28℃(既涼爽又節(jié)能),風速別調太大,避免直吹身體;開空調時放一盆水或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防止皮膚和呼吸道干燥)。
戶外臨時降溫:隨身攜帶冰袋(用毛巾包裹后貼在頸部、腋下等大血管處,快速散熱);在陰涼處休息時,可用濕紙巾擦拭額頭、手腕,幫助降溫。
三、警惕!中暑的3個階段信號
中暑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從輕微不適到嚴重癥狀有一個過程,及時發(fā)現信號能避免危險:
先兆中暑: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蚵愿撸37.5℃左右)。此時只要轉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就能快速緩解。
輕癥中暑:體溫升高到38℃以上,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四肢濕冷、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癥狀。需及時降溫補水,一般數小時內可恢復。
重癥中暑(熱射病):最危險的階段,體溫超過40℃,伴有無汗、昏迷、抽搐、呼吸困難等,若不及時救治,死亡率極高。
四、應急處理:遇到中暑這樣做
一旦發(fā)現有人中暑,分情況處理:
1.先兆或輕癥中暑:
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緊身衣物。
讓患者坐下或躺下休息,喝少量淡鹽水或清涼飲料。
用濕毛巾擦拭額頭、頸部、腋下等部位,幫助散熱。
94f94f0e8c314d50934b1eed403bc567.jpg (176.37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7-14 11:01 上傳
2.重癥中暑(熱射。
快速降溫是關鍵:用冷水擦拭全身,或用冰袋敷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注意用毛巾隔開,避免凍傷);若有條件,可將患者浸在27-30℃的水中(水面不超過胸部)。
不要喂水:患者可能失去意識,強行喂水會導致嗆咳或窒息。
立即撥打120,同時密切觀察呼吸和脈搏,等待救援。
五、特殊人群:需要額外“關照”
老人:家中要備足清涼飲品,子女多打電話提醒補水;避免獨自外出,外出時隨身攜帶寫有家庭聯系方式的卡片。
兒童:家長別給孩子穿太多,外出時隨時補水;嬰兒車避免長時間暴曬,可加裝遮陽篷。
戶外工作者:隨身攜帶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水、人丹),出現不適立即停止工作;用人單位應合理安排工時,提供遮陽休息區(qū)和含鹽飲用水。
高溫天氣雖難耐,但只要做好預防、關注信號、學會應急,就能輕松應對。愿大家都能在夏日里,既能享受陽光,也能守護好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