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甌柑,風味很是獨特,清甜可口,卻又有點帶苦。溫州的甌柑,為歷代朝廷貢品。"1月13日,拿口鎮(zhèn)朱坊村蛟溪組村民黃大年,先是推開了三座新房子,里面堆滿了或是裝了筐,或是裝了箱,或是散倒一地的甌柑;接著又帶著筆者來到距離住宅不遠的果園,絕大部分果樹上的甌柑被采摘一空,但也還有一些果樹沒采摘。他說:“今去是我家種植五十多畝三千多株甌柑的第五年,也是一個豐產年,可以采摘甌柑至少九萬斤,采摘了八萬斤,今年我家的甌柑還會增產。不過增產卻沒有增收,愁一年的心血沒能換成錢,還將弟弟的房子都堆滿了銷不出去的甌柑,到現(xiàn)在也才賣了幾百斤!
黃大年告訴筆者,妻子在溫州打工期間,了解到甌柑是溫州的特有農產品,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且具有療病的功效,所以特別好賣,也能賣個好價格。一位溫州做醫(yī)生親戚建議可以在邵武引種溫州甌柑,并愿幫助引種和進行技術指導。2010年他家于滿懷期望種下了大片甌柑,并解決了種植技術難題,前年開始樹上就結了果實,2015年達到豐產。據(jù)了解,截止目前,邵武數(shù)十畝規(guī)模種植甌柑成功,還僅有他這一戶。2015年,因為進入秋冬雨水仍象春夏季節(jié)一樣的多,甌柑長的并不是很好看,甜度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還有就是,因為雨水多,采摘時間也一直往后拖延,消費購買受到影響,自然也給銷售帶來一定困難。就他了解,今年溫州的甌柑賣價同樣不錯,每斤賣到4塊錢,而我們這里只能賣到不到兩塊錢,還沒人要。他也嘗試通過微信、微博和電商銷售,效果同樣不好。與他聯(lián)系的客商不少,但多因甌柑品相不是很好看,再加上味道上清甜后帶有點苦的獨特風味,而作罷。經銷商認為他的甌柑,可能不會被我們閩北消費者所認同,不會受到親睞。
"今年我家的甌柑注定是一個虧本結局,采工一斤也要幾毛錢,還有爛掉的,但我還是要想盡辦法賣,少虧本一些。"看著甌柑,想著過逝不久的妻子以及還在讀六年級的孩子,黃大年聲音里有點發(fā)顫,“原來家里打工賺了些錢,因為蓋房子,因為種甌柑,因為老婆生病到福州做心臟手術花了十幾萬,現(xiàn)在欠債接近二十萬。為老婆治病,花了十多萬,人又沒了,現(xiàn)在甌柑又不好賣。如果有銷路的愛心人士能夠幫忙銷售,那就幫了我的大忙了!……”
來源:邵武新聞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