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癬病,內服散風苦參丸;苦參120克,炒大黃60克,獨活60克,防風60克,枳殼60克,黃連60克,菊花30克,黨參30克,梔子30克,共研末,棗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外用1方;羊蹄根散;羊蹄根3克,枯礬6克,研末,調醋外搽。2方;必效散;土槿皮120克,海桐皮60克,大黃60克,雄黃120克,輕粉6克,斑蝥1個,巴豆霜3克共研末,陰陽水調敷。 5,耳背旋蝕瘡;可能與月亮圓缺有關,小兒多發(fā),以雄黃末外擦有效。 6,瘰疬;病因有二,一為肝氣郁結,一是脾濕生痰。治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用消串丹;白芍,白術,柴胡,蒲公英,茯苓,陳皮,附子,天花粉,紫背天葵,甘草,劑量隨癥加減。 7,喘證水腫二病關系肺腎。但先腫后喘病在腎,用金匱腎氣丸為治;若先喘后腫病在肺,以五皮飲合五子湯有效。五子是蘇子,葶藶子,香附子,萊菔子,五味子。 8,麻疹屬陽毒,初期一至三日,咳嗽噴嚏,流眼淚,如同傷風,可用茶葉,筍兜煎服。四至五日,服升麻葛根湯托之,以透發(fā)為宜。六日后,用枸杞葉,西河柳和生米擂汁服之。 若熱甚實證,須用涼膈散下之。后期不宜荊芥防風之藥可用養(yǎng)陰清肺之品。 9,小兒麻疹及病后護理不當,或飲食不節(jié),化熱傷陰,遂成消渴者,可用蓮花飲治療。藥用蓮須,知母,五味子,甘草。 10,產(chǎn)婦發(fā)熱,幾成蓐熱,可每日蒸柴胡3克代茶飲;若病情重者,或投小柴胡湯,逍遙散。 注;朱本老中醫(yī)經(jīng)驗集到今天全部發(fā)完。謝謝關注。書中醫(yī)藥限于當時情況,使用者請謹慎。
|